EN / 中文

FISH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4-05-23来源:YZYMED

近年来,肺癌这两个字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国家癌症中心杂志》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最新数据。数据显示,肺癌依旧是最高发的癌症,每年新发病例达106.06万,死亡病例达73.33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1位[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指原发于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亦居癌症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5%以上,且多数就诊时已属进展期。从传统病理学角度,肺癌可分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几种主要类型。在组织学分型的基础上,分子诊断技术以及靶向药物的出现,肺腺癌可以根据相关驱动基因突变进一步细分成更多的亚群,进一步明确患者的肿瘤分子分型,并实现精准治疗[2,3]。

对于IV期NSCLC中的肺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其他类型肺癌患者,应在诊断的同时常规进行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BRAF基因V600突变、NTRK融合基因、RET融合基因、MET基因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KRAS基因突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基因突变、MET基因扩增、PD-L1蛋白表达、HER2蛋白表达等分子检测[4]。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分子检测技术,可通过荧光素直接标记的已知核酸分子为探针,与样本DNA进行杂交,以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信号,用来检测人体基因和染色体的异常状态。FISH检测平台是包括乳腺癌的HER2扩增基因检测,肺癌ALK融合基因检测在内的“金标准”[5]。

以经典“钻石突变”ALK融合基因检测为例,ALK基因融合/重排发生后,会介导不依赖配体的ALK二聚体形成和激酶结构域持续激活,进而激活细胞内促有丝分裂和抗凋亡的MAPK等信号通路等,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携带ALK融合突变的患者可以从阿来替尼、克唑替尼、塞瑞替尼和恩沙替尼等ALK抑制剂治疗中获益[6]。对于已知的ALK融合类型,FISH结果可靠、准确,是检测ALK基因融合的金标准,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在组织上原位检测,直观了解ALK基因改变等特点。

FISH可以检测包括基因扩增、基因断裂、基因缺失和基因融合等基因异常形式,在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脑肿瘤、软组织肉瘤、妇瘤、泌尿系统肿瘤、皮肤癌,骨肿瘤等癌种中可以提供治疗指导、预后判断、辅助诊断等临床信息。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肿瘤生物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在临床病理检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细胞遗传学分子诊断技术,FISH以其快速、灵敏度高的优势使得在分子检测平台中地位越发重要。

参考文献

[1]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22.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

[3] Shames DS, Wistuba II. J Pathol. 2014;232(2):121-133.

[4] 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3年版).

[5]《非小细胞肺癌ALK基因融合检测临床实践指南》.

[6] Schneider J L, Lin J J, Shaw A T. ALK-positive lung cancer: a moving target[J]. Nature Cancer, 2023.